持中醫處方至藥局調劑 何來「怪怪的」? ◎文╱台中記者劉宇琦 日前中天電視「夜問打權」節目邀請藥界、中醫及政論人士討論「中藥房凋零的事件」。看完只覺一人一把號,依據自我的本位各吹各的調,好不熱鬧!或者談學分,或者說法條又或者講權謀,討論完莫衷一是!沒有人從真正吃藥的主體「民眾」的立場去思考。 首先,該名中醫說國人有六成至八成比例使用中藥,因此應該培訓中藥師,看似順理成章,但是所謂「中藥師」、「西藥師」是世人有意識地去區分,藥物一旦入口,人體可也有兩套消化代謝系統分別去處理中西藥?難道六至八成比例使用中藥的國人皆不吃西藥嗎?若有,試問中西藥有無交互作用,屆時民眾有這類疑問是該請教所謂「中藥師」或「西藥師」或教育部再另設「中西藥交互作用分析師」?如果願意站在民眾的角度思考,由具中西藥訓練的藥師來幫民眾整合研判,豈非良策?因此,該中醫在節目中說:若民眾持中醫處方至藥局調劑覺得「怪怪的」!本人倒是覺得該醫心態「怪怪的」! 節目來賓另有中藥歷來皆子承父業、師徒傳承之說。其實不僅中藥,中醫自古又何嘗不是子承父業、師徒傳承?難道中醫系也要廢掉然後回歸傳統嗎?巷口的麵攤有時候第二代接棒後味道就走味了,世襲制難道沒有所襲非賢的疑慮?正規教育不正是要避免這種良莠不齊的現象? 節目後段主持人說要找時間對照中國大陸的中藥學系學分,其實我們知道大陸經歷完全偏重中醫的階段,西醫水準相對落後,大陸經驗可供借鏡卻未必能套用。 中藥的開發應用越來越受國際重視,使用人口勢必越來越多,中西藥並用的現象也是必然趨勢,台灣有優秀的中西藥環境與先進的醫學教育系統,更應培育能夠整合中西藥知識的專業藥師才能符合民眾需求,更能在國際醫藥體系中建立標竿提供借鏡!另立中藥師疊床架屋只能治絲益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