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志嘉
急重症患者常伴隨多重器官衰竭與休克等潛在風險,輸液治療可改善組織灌流,進而降低患者死亡率。靜脈輸液常用溶液包括晶體溶液 (crystalloids)、膠體溶液(colloids)、靜脈高營養液等。根據2016年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針對敗血症與敗血性休克治療指引,建議使用等張晶體溶液包含平衡晶體溶液(balanced crystalloids)或生理食鹽水做為此類病人輸液治療之首選,然而,生理食鹽水電解質成分(只含鈉、氯離子)與人體血漿組成不太相同,平衡晶體溶液的電解質組成 (主要含鈉、鉀、鈣或鎂、氯,其中lactated Ringer's含乳酸根離子,乳酸根離子會於肝臟代謝為重碳酸根離子)則比較接近人體血漿組成。過去文獻指出生理食鹽水(氯離子濃度154 mmol/L)可能導致高氯代謝性酸中毒、急性腎損傷與死亡,平衡晶體溶液如lactated Ringer's(氯離子濃度109 mmol/L)、Plasma Lyte A(氯離子濃度98 mmol/L)則較接近人體血漿氯離子濃度(94-111 mmol/L),兩者對於急重症患者的療效差異仍有待釐清。
根據一非盲、群組隨機、多重交叉臨床試驗,該研究共納入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收入單一醫學中心的五個重症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之成年患者15,802位,各ICU以隨機方式分派,若偶數月接受生理食鹽水,則奇數月改接受平衡晶體溶液,反之亦然。主要試驗結果以複合式指標表示,亦即30日內符合一項或多項之主要腎臟不良事件標準包括死亡、新接受腎臟替代療法或持續腎功能不全(住院期間最後一次肌酸酐值較基礎值至少增加200%以上)的患者比例,平衡晶體溶液組、生理食鹽水組分別納入7,942位及7,860位患者。結果顯示符合主要腎臟不良事件標準分別有1,139位(14.3%)與1,211位(15.4%)患者(OR 0.90, 95% CI 0.82-0.99, p=0.04),若針對敗血症病人進行次群體分析,符合主要腎臟不良事件標準分別有33.8%與38.9%(OR 0.80, 95% CI 0.67-0.94, p=0.01)。
此研究為目前針對平衡晶體溶液或生理食鹽水用於急重症患者輸液治療之最大型臨床試驗,結果證實平衡晶體溶液較生理食鹽水可降低主要腎臟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新接受腎臟替代療法或持續腎功能不全的複合式指標發生率。
引用文獻
Semler MW, Self WH, Wanderer JP, et al. Balanced crystalloids versus saline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N Engl J Med 2018;378:829-39.
(本文作者為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 /成功大學藥理所碩士)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