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4

108 / 9. 30 ~ 10. 6

 

腸病毒疫情高峰期 預防重於治療

 

◎文╱苗栗縣記者顏群芳

 

根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9月8日至9月14日當週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為20585人次、也是今年首次突破2萬人次,顯示疫情仍處流行高峰期。


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這些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而台灣因位處亞熱帶,所以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通常5月底至6月中會達到高峰,之後即緩慢下降,而後於9月份學生開學之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潮。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潛伏期平均約3到5天,即會開始出現症狀,但其實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內的病毒就有傳染力,痊癒之後還會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整體時間可長達8到12週之久,所以還是要小心糞便汙染的風險。


感染腸病毒的症狀,其實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有些會產生手足口病、?疹性咽峽炎、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端看感染到的病毒型別而有所不同,患者通常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占所有重症病例90%,而其實成人也會感染到腸病毒,只不過症狀通常並不明顯,也較少產生重症。


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都是採取支持性療法,像是給予退燒、止咳等治療,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10天內自行痊癒,如有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這4大項重症前兆病徵,則建議趕快到大醫院就醫。


目前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其它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平常要勤洗手、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保持充足睡眠,也要注意個人衛生,在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而家中若有嬰幼兒,則需在返家之後,務必先更衣洗手,再接觸孩童,在餵食嬰幼兒之前,也應該以肥皂洗手,避免傳染病毒給家中嬰幼兒。


「預防重於治療」,還是要提醒民眾多洗手,加強環境整潔與消毒,如出現相關重病徵兆,應盡速就醫,才能有效對抗腸病毒的威脅。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