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永成
根據國健署民國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Hyperlipidemia)盛行率高達22.56%(男性:25.42%,女性:19.87%),平均每5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高血脂症是血中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或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TG)偏高的一種疾病,當血脂含量越來越高,會致使動脈加速硬化,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血管壁增厚、血流阻塞,進而造成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末稍循環障礙等併發症,因此正確飲食觀念及適當的用藥治療,對高血脂症的改善相當重要。
血脂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膽固醇是製造身體細胞膜和協助製造荷爾蒙的重要材料;三酸甘油脂亦稱中性脂肪,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及肝臟合成而來,可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與能量。一般血液中的標準參考值為血中總膽固醇(TC)<200mg/dl、三酸甘油酯(TG)<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LDL-C) <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HDL-C)>40mg/dl,當血中之三酸甘油酯和總膽固醇,其中之一或兩者都超過正常值時,可稱為高血脂症,依據血中TC、TG、HDL-C、LDL-C的濃度變動,可診斷出不同類型的高血脂症。造成高血脂症的原因包括:先天性遺傳缺陷症、飲食中攝取過多脂肪及熱量、缺乏運動、酒精攝取過量、其他疾病或藥物、抽菸因素等,除了容易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密切相關。
降血脂藥物(如右表)的分類、作用機轉、血脂影響的程度和可能的不良反應均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口服降LDL-C首選藥物以Statins為主;降TG及提高HDL-C則以Fibric acid類及Niacin為主。目前臨床上使用以Statins類及Fibric acid衍生物類的藥物最常使用。對於罹患不同類型的高血脂症,如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三酸甘油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及混合型高血脂症(mixed hyperlipidemia),其治療藥物的選用,需考量病人是否伴隨其他的疾病,如糖尿病、代謝性症候群、慢性腎病變或曾有過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等,並參考目前臨床EBM的研究結果、建議及實際血液檢測數值,進行整體評估後再做為治療藥物選擇的依據。
因此在執行居家藥事照護如發現個案罹患慢性病及血脂異常如: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升高、高密度膽固醇下降時,以現有EBM的臨床研究證據和相關學會的指引做為參考依據,審慎評估其血脂異常的治療用藥療效及是否曾經有不良反應如:肌肉痛等的發生,給予最適當的建議。衛教上需採均衡飲食,以避免或減少攝食「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食物、妥善控制體重、減少酒精的攝食、適度的運動及戒菸等,減少動脈血管硬化的機率,以降低狹心症、心肌梗塞及腦血管梗塞的發生。
參考資料:
1. Li YH, Ueng KC, Jeng JS, et al: 2017 Taiwan lipid guidelines for high risk patients. J Formos Med Assoc (2017) 116, 217-248.
2. 國民健康署2017年報。
3. Rosenson RS: Statins: Actions, side effects, and administration. Uptodate Aug 2019.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藥劑部藥師)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