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感染漢他病毒 依症狀分兩類 ◎文╱台中記者易玫伶 現在講到抗「疫」,大概九成以上的人會說出是對抗新冠病毒。但不要忘了,還有許多的疾病與人類共存著。台灣近日新增一例漢他病毒症候群出血熱病例。 漢他病毒主要生存在囓齒動物身上。主要傳播途徑是經由呼吸道吸入鼠類分泌物(尿液、糞便、唾液)飛沫感染,或被鼠類咬傷而感染。人類感染漢他病毒後主要可以依照症狀分成兩類。 1.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腎症候性出血熱) HFRS主要發生在歐亞,特別是中國、俄羅斯跟韓國。導致HFRS的病毒又被稱為"Old World Hantaviruses"。 台灣本土鼠隻漢他病毒為Seoul virus,主要存在於大鼠(家鼠),此病毒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感染此型病毒的患者多有肝炎症狀。HFRS在接觸感染源後的一至兩周內會發生症狀,但少數病例有八周才發病的情況。發燒、血小板減少(<150,000個/毫升)、急性腎衰竭為漢他病毒出血熱的三大臨床表徵。依病程可分為發燒期、低血壓期、寡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初始症狀通常會突然發燒且持續3-8天並伴隨頭痛、厭食、嘔吐等症狀,出血症狀在第3-6天出現,而後蛋白尿、低血壓。腎病變可能輕微亦可至急性腎衰竭且維持數週。 2.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漢他病毒肺症候群) HPS常見於美洲,導致HPS的病毒又被稱為"New World Hantaviruses"。 HPS的症狀約在接觸感染源後一至八周出現,依病程進度可區分成發燒期、低血壓期及肺水腫、多尿期和恢復期。初始症狀為發燒、肌肉痛(主要為大肌肉群,大腿、背部、臀部)。半數以上患者同時伴隨有頭痛、噁心嘔吐暈眩等現象。初始症狀大概4到10天後會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這些症狀是肺部出現毛細血管滲漏現象(Capillary Leakage)所造成。一旦心肺症狀出現後,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呼吸衰竭與休克,死亡原因大部分與呼吸衰竭有關。HPS的致死率大約為38%。存活者大多在數週至數月後可恢復正常肺功能,少數個案留有肺功能缺損後遺症。 目前漢他病毒的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在確診為漢他病毒後應及早給予照護以維持身體機能,並在必要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在HFRS病患身上需特別注意維持體液電解質平衡,可能需要利用透析來校正體液。 有研究指出,靜脈注射Ribavirin可以減少寡尿或嚴重腎衰竭的發生機率跟降低死亡率。HPS由經驗顯示如果能早期診斷,儘快將病人送到加護病房給予氣管插管提供氧氣治療來度過呼吸窘迫症候期,病人情況可能獲得改善。因此在處理HPS患者時,應儘快將患者移至加護病房。 資料來源: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Hantavirus Ecology, Epidemiology, and Disease,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Volume 23, Issue 2, April 2010, Pages 41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