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藥師黃永成
在用藥諮詢服務中,常有腸胃科門診的病患詢問有關大腸鏡檢查及清腸藥使用事宜。其中部分病患對大腸鏡檢查會有恐懼感,甚至「談鏡色變」,主因為傳統型檢查過程中,會引起某種程度的焦慮、疼痛與不適感,讓許多病患難以承受,也與個人的容忍度及操作醫師經驗有關。
大腸鏡檢目前仍是臨床診斷的利器,直接檢視腸道組織是否有潰瘍、發炎或惡性組織等,大腸息肉與大腸癌具有高度的相關性,早期發現異常或惡性病灶時,可立即做切片或切除息肉供病理診斷,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檢查過程中,大腸鏡一般是從肛門口伸進直腸至小腸開口處,常伴有壓迫、牽扯、腹脹、腸絞痛、想解便等不適症狀,導致受檢者產生恐懼。
因此,愈來愈多的大腸鏡檢查進行時,在受檢者身體狀況容許下,醫師會給予麻醉止痛藥及鎮靜劑,減輕病患不適感,以利檢查的進行,也就是「無痛式大腸鏡檢查」。
「無痛式大腸鏡檢查」,是經由靜脈給予短效的麻醉止痛及鎮靜劑,致使病人意識模糊,甚至睡著,以減少病人的焦慮、疼痛與不適感,這種麻醉方式對病患意識僅為輕度的壓抑。接受無痛式大腸鏡檢查前,需要禁食八小時,醫護人員會事先在受檢者的手上打上點滴,以方便給與靜脈麻醉藥物,檢查前會由麻醉醫師評估受檢者生理狀態,詢問有無藥物過敏史,給予短效鎮靜安眠藥物(如DormicumⓇ),經由儀器監測受檢者的心跳、血壓及血氧濃度,再靜脈注射麻醉止痛藥(如RapifenⓇ)和抗焦慮鎮靜安眠藥物(如ValiumⓇ)或短效作用快的麻醉藥物(如Propofol ),以達到清醒鎮靜(conscious sedation)麻醉層次。
麻醉醫師在旁會密切監控生命徵象,腸胃科醫師則操作鏡檢,過程中仍會留意呼吸、心跳、血壓、心電圖及血氧濃度的變化等。併用鎮靜安眠藥物和嗎啡類止痛藥物會增加呼吸抑制的風險,需留意噁心、嘔吐、頭昏、嗜睡等副作用,待檢查完成後,大多數受檢者會在15分鐘內恢復意識,需略作休息至確認意識清醒再離開。對患有氣喘、6個月內曾罹患心肌梗塞、1個月內曾發生中風、病態性肥胖、對麻醉藥物過敏和心肺功能不佳的人較不適合採用。
11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仍蟬聯40年位居首位,在十大主要癌症順位排名,「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位居第三位,與高脂飲食、高纖食物攝取不足、吸菸、喝酒、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導致腸道癌化的比例上升。如何提早癌症發現及治療,除糞便潛血檢查之外,最佳的方式就是接受大腸鏡的檢查。
患有家族性胃癌、大腸癌病史的人40歲以上,或有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建議每3~5年定期進行胃鏡、大腸鏡檢查,或可連同一併進行檢查。無痛式鏡檢目前仍是一項較為安全,可減少焦慮、疼痛及不適感的健檢選擇。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藥劑部藥師)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