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藥師楊宗穎
六、鑑別3
1.栝樓實:以成熟,個頭整齊,完整不破,皺縮,皮厚,色橙黃,糖味濃者為佳。
2.栝樓皮:以足乾,不泛糖,無果柄,外表面有光澤,色橙紅,皮厚,內表面黃白色,潔淨者為佳。
3.栝樓仁:以均勻,粒大飽滿,油性足,無空殼、殘肉,無泛油,味甘者為佳。
4.栝樓根:以條均勻,肥壯,色白,粉性足,質堅而細膩,橫斷面筋脈點少,味微苦者為佳;而質老、筋多(纖維多)、粉性少,味苦者為質次。
5.鑑別術語:
(1)
筋脈:指藥材組織內的維管束。藥材折斷後其纖維或維管束呈現參差不齊的絲狀,猶如人體的筋脈,又稱「筋」。其在整齊的藥材切面上所表現出來的點狀痕跡稱為「筋脈點」。較大的維管束痕跡也稱作「筋脈紋」。
七、炮製3
1.栝樓實
(1) 生栝樓: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洗淨,晾乾,壓扁,切成細絲或切塊。
(2) 蜜栝樓: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淨栝樓絲或塊內拌勻,悶透,置炒製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黏手為度,取出晾涼。
雖然在唐代就有栝樓淨製方面的記載,但具體的炮製方法到了宋代始有記述。蜜製栝樓是古代文獻未見記載的,為近代才逐漸發展的炮製方式,對增強栝樓潤肺止咳,提高臨床療效有重要作用。
2.栝樓皮
(1) 生栝樓皮:取原藥材,除去子瓤及雜質,洗淨,潤軟,切絲,乾燥。
(2) 炒栝樓皮:取淨栝樓皮絲,置炒製容器內,用文火加熱,清炒至棕色,部分微焦為度,取出晾涼。
(3) 蜜栝樓皮: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淨栝樓皮絲內拌勻,悶透,置炒製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黃棕色、不黏手時,取出晾涼。
古時無專門記述栝樓皮的文獻,僅在論述栝樓實的少數文獻中有所涉及;唐代至清代,一部份醫藥著作甚至還認為栝樓皮是非藥用部位,炮製時要求去果皮。到了近代才開始將栝樓皮單獨使用,並將栝樓各藥用部位的功用作了明確區分。在炮製品中,生品和蜜製品較常用。
(待續)
參考資料
3.張賢哲、蔡貴花。中藥炮製學。臺中市,中國醫藥學院出版,1995。
(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藥局藥師)
回首頁 |